红鬼笔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红鬼笔

中文学名:红鬼笔

拉丁学名:Phallus rubicundus (Bosc.) Fr.

中文别名:深红鬼笔

同物异名:

分类地位:鬼笔目、鬼笔科、鬼笔属

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或较大, 高10-20cm。菌盖近钟形,具网纹格,上面有灰黑色恶臭的粘液(孢体),浅红至橘红色,被粘液覆盖,顶端平,红色,并有孔口,盖高1.5-3cm ,宽1-1.5cm。菌柄海绵状,红色,长9-19cm,粗1-1.5cm,圆柱形,中空 ,下部渐粗 ,色淡至白色,而上部色深,靠近顶部橘红至深红色。菌托有弹性,白色,长2.5-3cm,粗1.5-2cm。孢子椭圆形,几无色,3.5-45μm×2-2.3μm。

生态习性:夏秋季在菜园、屋旁、路边、竹林等地上成群生长。多生长在腐殖质多的地方。

分布地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湖南、河南、湖北、香港、西藏、陕西、新疆、甘肃、河北、辽宁、黑龙江等。

经济用途:此菌盖表面粘液腥臭,有认为有毒或怀疑有毒。可药用。据《本草拾疑》记载,可治“疮疽、虱疥、痈瘘”,有散毒、消肿、生肌作用。治疗疮疽时,将冲洗掉菌盖表面粘液后的子实体晒干或焙干,研末和香油调成膏涂或将干粉敷于患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