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车鼓
又称“车鼓跳”,因一武丑扮为引路行者模仿村里妈祖宫驾前护法“千里眼”、“顺风耳”的动作在车鼓公婆前引路,表演时凭借武功蹿跳自如、活灵活现而得名。
武车鼓的表演形式较为简单,主要人物车鼓公婆的基本动作与车鼓弄差不多,引路行者需要有一定戏曲武功工地,按音乐节奏,唱词内容各显神通,其馀六人村姑打扮,手执打击乐在旁陪衬,无大的表演动作。演出时行者在前引路,车鼓婆在前,车鼓公在後。车鼓公婆前後担起鼓轿。进入场地时将鼓轿置场後中央,引路行者和车鼓公婆移步场中进行表演,六村姑则分置两旁按节奏敲打乐器,以滑稽、愉悦观众为能。车鼓跳的服装和车鼓弄的服装一样,唯引路行者武生打扮。鼓轿用而根长约四米竹竿,中捆上太师椅置鼓,搭架成桥。前後用帘布遮盖,两边开窗;用全村妇女的银首饰悬挂装潢。演出伴奏的乐器有:鼓钹、乳锣、大唢呐、南曲四管等。曲调有《车鼓调一》、《车鼓调二》、《一群姿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