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车鼓阵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台湾车鼓阵主要流行于台湾南部,形式与闽南的「文车鼓」有些相类,以旦与丑角双人成组搭配戏谑、答唱,互作调情动作,丑角滑稽挑逗,旦角故作卖弄风情。装扮则有古装与时装,也有混搭穿着者。古装者穿着,类似旧日农业时代汉衫、凤仙装形式,色彩则偏于艳丽。时装穿着者,旦角穿着洋装,丑角穿着西装裤、衬衫。而无论何种穿着,丑角手持「四块」,又称四片、四宝,类似竹板,敲击;旦角则手持彩扇、丝巾。伴奏乐器则有二弦、三弦、大广弦、壳仔弦、月琴、横笛,亦有随机增减其他乐器者。演奏乐曲称「车鼓调」,部份取自南管音乐,部分则是本地歌仔。随着发展,有演出剧目,已经成为车鼓小戏,阵头表演则较为简略,主要剧目如「山伯英台」、「陈三五娘」。

庙会香阵中,职业性阵头为求简便,或人手不足,则多采录音广播,搭配一、二乐器。出阵时,会有头旗或绣屏在前引导,作为与庙宇、神轿、其他阵头,拜会致意之用。庙会表演时,职业性阵头为吸引人潮,甚有结合土风舞、特技者。至于社区、角头自行传承,以及学校学子组成者,则较为传统。表演者多以中老年人为主,出阵人数并不固定。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