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尔运河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基尔运河

Kieler Kanal

德国的北海-波罗的海运河(Nord-Ostsee-Kanal),在德国北部,从布伦斯比特尔科格(Brunsbuttelkoog,在易北河口)向东延伸98公里(61哩),到达荷尔台瑙(Holtenau,在波罗的海基尔港)。河宽103公尺(338呎),深11公尺(37呎),有7座高桥(约43公尺〔140呎〕高),成为北海和波罗的海之间最安全、最便利、最短和最经济的路线。运河建於1887∼1895年,原来供军用,德国舰船可不再向北绕道丹麦半岛航行。1907∼1914年加宽,以容纳大型军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运河属德国政府所有,《凡尔赛和约》(1919.6.28)的规定实际上把这运河国际化了。希特勒於1936年推翻上述条款。第二次世界大战後又重新实现自由通航。这条运河现在仍是波罗的海航运的重要路线。

沟通德国北海与波罗的海的运河(Nord-Ostsee-Kanal)。位于德国北部,起自易北河口布伦斯比特尔科格,止于基尔湾霍尔特瑙 ,全长98.6千米。基尔运河横贯日德兰半岛,使波罗的海沿岸至北海和大西洋沿岸港口的航程比绕过该半岛缩短370~650千米,为著名的国际通航运河。运河于1887年动工兴建,1896 年建成。1907年和1965年先后进行两次扩建工程。长98.7公里,河面宽103米,航道深11.3米,有船闸6座,可容吃水9米、宽40米的海轮日夜通航,近年年均通过商船6.5万余艘,其中60%属德国。运送货物以煤、钢铁、石油、矿石为大宗。航道底宽达90米,水深11米,过水断面面积1353平方米。运河上建有7座桥梁,净空为42米。运河初建时两端各有船闸两座,闸室长125米,宽25米。第一次扩建时两端各增建船闸两座,闸室长330米,宽45米。运河最大通航船舶为3.5万吨级。

德国北临波罗的海和北海,海岸线被邻国丹麦隔断。德国在波罗的海和北海间开凿了基尔运河。他原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开凿的,现成为波罗的海沿岸各国通往北海和大西洋的捷径,世界三大国际通航运河之一。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