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交易
程式交易
近年来,由于财务工程技术的进步,使得衍生性商品的种类日益繁多,如何透过模组的监控,发现商品间的套利机会并立即执行,遂成为程式交易蓬勃发展的原因。所谓程式交易,是透过电脑软体的帮助,将市场上常用之技术指标构建出一组投资策略,藉由程式计算出买卖的方向与时点,操盘人只要完全依照程式所提供的买卖讯号,做出买进或卖出的动作,而不透过操盘人自身看法来操作。
程式交易的优点,在于利用电脑化的买卖讯号,杜绝投资人的情绪化反应所导致的不理性下单,并且透过一致性的交易策略,避免追涨杀跌的操作。是故,程式交易主要是用来克服人性因为盘势所产生的贪婪与恐惧,藉由电脑化的交易工具,来有效遏止人性的缺点,以达到最适的绩效。
然而,坊间却常出现程式交易年报酬100%,200%甚至300%的绩效,在令人眩目的外表之下,其背後的实际操作却常是亏损连连的。探讨其原因,不外乎是投资人无法有效实行电脑程式所告知的买卖讯号,造成错失行情的结果。事实上,程式交易仍有其参考价值存在,投资人若能完全顺应电脑程式所告知的买卖讯号操作,程式交易的绩效仍然是可以期待的。
一般来说,市场上比较常见的程式交易系统为顺势系统,依照字面来看,顺势系统就是顺著盘势变化做出买卖讯号判断的一个系统,此种系统的胜率大约有40%~50%,也就是作十次大概会赚四次,而这四次的获利可以弥补其他六次的亏损,为一种赚大赔小的交易策略。此外,还有震汤系统,一说是逆势系统,此系统之胜率较高,然而需要搭配停损的机制,否则容易出现长期下来胜率高,总获利却是亏损的情况,深究其原因,就在于容易产生赚小赔大的情形。
要建构一个好的程式交易系统,需要电脑程式系统与技术指标的相互搭配在电脑系统方面,Tradestation为目前最强的系统,其最受赞扬的地方在于可以自订交易策略,并对针对历史资料来回测与模拟,并可对参数做最佳化的设定。
而在技术指标方面,则须视交易人的交易偏好来制定交易策略,以顺势系统而言,可采用趋势指标(DMI)或者动量指标(MTM)等技术指标,并且搭配其他交易规则来组成交易策略,而以震汤系统而言,则可采用相对强弱指标(RSI)等技术指标,并且搭配停损机制方为一良好之震汤系统。除了顺势系统与震汤系统之外,另有型态操作系统,然而此系统难度极高,因为每个人对於盘势之看法不尽相同,是故在撰写上较为困难,实务上较少采用。
在技术指标抓取上,特别需要注意过度最佳化(Overfitting)的问题。过度最佳化是指一昧追求样本范围内的绩效最大化,而忽略同样的参数在样本外的预测能力。举例而言,若该样本是建立在多头格局下,则在空头格局下该样本不见得适用。此外,程式过去的优秀绩效并不代表未来的绩效也会一样优秀,因此在建构策略时,须特别注意参数绩效的稳定性,如此才可规避过度最佳化的问题。
坊间常有许多标榜超高胜率的程式交易系统,然可能如前述所言有赚小赔大的情况,亦即在震汤行情中可以获取小利,但是遇到大行情来时的趋势波段却会兵败如山倒。是故,投资人在拿到具超高胜率的程式交易绩效表时,必须将交易明细对照线图,寻找是否因为波段来临而有大赔的情况发生。此外,具有高胜率的程式交易系统,可能未将交易成本计入,若考量交易成本,则绩效将大打折扣,第三,交易次数过度频繁的程式交易系统会使得交易成本大幅提高,而且交易讯号过多也会造成下单跟不上速度的情况发生,这点亦值得深思。
良好的程式交易系统能否获利的最大关键,在于交易人能否完全配合程式的买卖讯号来操作,虽然程式交易主要是为了克服人性的缺点而产生,但交易人若在交易过程中无法有效遵守程式交易系统告知的买卖讯号来进出场,即使有再好的程式交易系统,仍无法替投资人带来利润。是故,当程式交易系统告知买卖讯号的同时,交易者必须完全遵守讯号来进行操作,始能遵循策略目标来获利。
程式交易 人工交易
市场状况处理弹性 低 高
分析基础 技术面为主 基本面+技术面
报酬稳定性 高 低
专业依赖度 中 高
交易策略一致性 高 低
监控时间 随时监控 长时间监控极耗费人力
长期交易平均损失机率 较低 较高
即时市况处理速度 高 低
决策判断 客观 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