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系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地质学名词,属年代地层单位。

即新生代第三纪形成的地层。

符号R,与第三纪相同。

可分为下第三系(对应年代为早第三纪,符号E,又分古新统、始新统、渐新统)和上第三系(对应年代为晚第三纪,符号N,又分中新统、上新统)。

名称来源:

18世纪,在对南阿尔卑斯和意大利平原的地层研究中,把地层自下至上划分为原始系、第二系、第三系。十九世纪初在对巴黎盆地的研究中,又在原第三系上部划出第四系。

随着地质学的发展,原始系、第二系的名词已经废弃不用,而第三系、第四系的名称保留下来。

特点:

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开始崛起。下第三系地层中奇蹄类化石、食肉类化石多见,标明它们的发展;上第三系则偶蹄类和象类化石多见。

海相地层中软体动物瓣鳃类、腹足类及甲壳动物介形亚纲繁盛。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