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慎行神道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于慎行神道碑(俗称旧县龟驮碑),立于平阴县旧县乡旧县二村西古大道(现220国道旁)。系明代阁老邑人于慎行神道碑。

该碑石料为当地产石灰石,其高度现无确切数据。据当地人与当年毁碑人回忆推算,通高应在18米左右,宽约1.8米,厚约0.6米左右。碑帽为蟠龙高浮雕。碑阳面边沿刻饰龙戏珠及花鸟等。底座龟蚨长约3.5米,形状精细逼真。

此碑只阳面有文字,共50余字,中间阴刻大字32个为:“资政大夫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赠太子太保谥文定谷山于公神道”。碑首额书:“大明”二字,款题为:“万历三十七年己酉十二月二日敕建,知东阿县郑国昌监制”等,为明代大书法家邢侗所书。

其碑因形体高大,雕刻精妙,几百年来闻名遐迩。但又因其史志均无记载,又立在旧县境内,且距于慎行墓地(于林)甚远,故成为当地一谜。世人多有猜测,一是旧县古为大道,历代在此设有驿站,于氏后人为扬名,将碑立于此。二是碑料取材于旧县北寨子山上,因其太重无法过山运到洪范于林,故立碑于此。此碑,在当地又有很多传说,凡推车、大车过此,如不向龟嘴内抹油,车轴便“崴耳”、掉轮、出事。

该碑在1967年“文化大革命”时被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