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

数学
代表 整数集合 ,Z+表示正整数集合.
n.(名词)
【复数】 z's 或 Z's
The 26th letter of the modern English alphabet.
Z字母:现代英语字母表中的第二十六个字母
Any of the speech sounds represented by the letterz.
Z的读音:字母z 所代表的读音
The 26th in a series.
序列中的第二十六
Something shaped like the letter Z.
Z形物:形状象字母Z的物体
Z在药品批准文号里是指中成药!
Z也表示佐罗。
Z在中国铁路里表示直达列车
NONE(无词性)
The symbol for atomic number
元素atomic number的符号
The symbol for impedance
元素impedance的符号
n.
Zs 或 Z's
英语字母表的第26个字母(亦作 z)
〈数〉第三个未知数(常用z)
西方漫画常以zzz表示画中人物在睡觉。有人说z是出于doze(打瞌睡)、snooze(小睡) 二字,也有人说z是模拟鼾声。无论如何,俚语常以zizz指「睡觉」,作名词、动词都可以, 例如:
(1) He felt refreshed after a good zizz.(他好好睡了一觉之后,精神抖擞)
(2) He left while I was zizzing.(他在我睡觉的时候离开了)
To catch(或get/make)some/a few z's就是指「睡觉」
例如:
I went to bed to make some z's as soon as I got home(我一回到家里,就上床睡觉了)。
你要去睡一会,也可以说:I'm giving it some zeds。Zed是字母z的拼法
zero(零)
n.
(pl. zeros, zeroes)
【数】零
零号(即0), 零点, 零位, (温度计的)零度, 冰点, 零值; 【航空】零高度
最低点, 计算起点
无足轻重的人, 没有价值的东西
【天】天底
[Zero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的零式战斗机
seven degrees below zero
零下七度
absolute zero
【物】绝对零度(摄氏零下273度)
zero-lift angle
【航空】零升角
Their hopes reduced to zero.
他们的希望破灭了。
习惯用语
air zero 原子弹空中爆炸中心
fly at zero [英]超低空飞行(在一千英尺高度以下)
zero in on (使)瞄准...; (使)对准...; 对...集中火力[注意力]
电影《Z》

影片资料
更多中文名:大风暴/Z先生/一桩政治凶杀案的剖析
导演: 科斯塔·加夫拉斯
主演: 伊夫·蒙当 Irene Papas 简-路易斯·特林提格南特 更多>>
类型: 惊悚 / 剧情 / 悬疑 / 历史
国家/地区: 阿尔及利亚 / 法国
类型: 惊悚 / 剧情 / 悬疑 / 历史
片长:127 min / Germany:121 min / Spain:121 min
分级: USA:M
对白语言: 法语
发行公司: Alphaview Home Vídeo
上映日期: 1969年2月26日 法国
剧情
本片讲述在军事政权创独裁体制的南欧某国(影射希腊),反对政府的在野党领袖Z先生在一次演讲中遭人暗杀,政府当局公布是意外车祸而死,对这理由不能置信的人们强烈要求查明真相。从Z先生的同事那儿打听到种种迹象的检察官决定抵抗政治压力追查到底,终于发现这是一宗有计划的政治谋杀,并牵扯出许多政界的大人物。可是后来牵涉这件命案的人不是被流放就是被处以徒刑或是被杀。加斯华凭借此片一举成名,并开启了政治黑幕片的新风暴。
地中海某专制国家,专制的力量正和人民的力量酝酿着一场大风暴。
该国反对派议员、和平运动领袖、奥林匹克冠军、医学博士Z,预备在群众集会中进行反对外国军事力量的演讲。但这场机会举行得异常艰难,先是剧场老板在当局的压力下取消原来的合约,只能把会场挪到一个小会场,然后通过广播传给广场上的群众。
会前,Z就接到右翼反动势力的恐吓,他毫无怯意毅然继续原来的计划。在会场门口,Z和同伴被突然袭击的暴徒打伤,但Z还是带着伤痛站到讲台上。宪兵队和警察局的头头们就坐在广场外的一辆车上,既畏惧又恼怒地听着Z的演讲。演讲完毕,Z走出会场,试图与宪兵与警察的头目交流,却被一伙暴徒用木棍打倒,周围的警察对此无动于衷。
Z伤势过重,被送往医院,最后伤重不治而亡。而警察局和宪兵队却把事件定性为车祸,社会上一直要求重新调查审理此案,政府为了平息民愤,派来年轻的检察官调查这个案件。这位年轻冷静的检察官没有按照政府的授意,以车祸了结此案,反而不畏强权,展开周密调查,最终确认主谋是警察局将军和上校等人以及一个和他们往来密切的极端右翼宗教保皇的反动组织。
真相大白之后,政府的代表国家检察总长又指责检察官破坏国家声誉,并给他规定了若干“保护”条件。最终,检察官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把主凶送进了监狱,把一切真相还给了人民,民主和政府反对派一时间控制了国家大局。
不久,军人集团政变成功,大权在握,一切变得是非颠倒。这桩案件被彻底推翻,宪兵长官和警察局长官复原职,检察官被反被撤职,凶手释放、证人被杀,Z的秘书也被流放荒岛。新的军事独裁当局还下了一系列的禁令,国家处在严格的军事恐怖的控制之下。
小说的作者瓦西里科斯根据希腊和平战士,左派议员格里戈里斯·兰布腊斯基在1963年被谋杀的真实故事写成。当初,人们认为议员的死只是偶然因素造成,但事实证明这是一起由右翼分子策划的政治谋杀案。左翼民主党议员,雅典大学医院教授Z主持了“和平之友”大会后,不幸被一辆三轮车撞倒,失去了知觉,不久在医院去世。事发的当晚,警察偶然的抓住了卡车司机和他的同伙。这事很快轰动了全国,官方把此事件称之为“令人遗憾的车祸”,但大多数人都不相信这一说法。而且,经过医法检查尸体也说明Z的死因不仅是车祸所致。政府派一法官调查此事。法官经过反复调查,取证,发现牵涉到此案的不仅有右翼组织,也有政府的高级官员。法官冲破重重阻力,终于将涉入这起凶案的直接责任者送上法庭,申张了正义。
幕后花絮
1969年,希腊裔的法国导演加夫拉斯以希腊法西斯右派军人统治为背景,拍出了一部轰动世界的新片《Z》,《Z》被称为西方政治电影的鼻祖和典范作品。这部影片突破了以往电影中含蓄曲折地表现社会矛盾、揭露社会阴暗面、批评政府的做法,把矛头直指当时仍在执政的希腊右翼反动政权。影片取材于希腊左派议员戈·兰布拉斯基被杀的真实事件和调查过程。60年代中期,希腊右派军人集团执政,在国内实行残暴统治,想把希腊变成一个警察国家。在这之前,左派议员兰布拉斯基曾对这股反动势力发动过猛烈抨击,为此遭到右派军人的嫉恨。1963年5月,兰布拉斯基被军人政府雇用的黑社会杀害,此案一直拖到1967年才进行审理。结果事件的主谋右派军人米兹将军被宣告无罪,直接参与谋杀的人只判了几年和几个月徒刑。这一审判结果引起希腊国内正义人士的愤慨,人们从军人政府的罪行中看到法西斯主义的阴影在浮动。影片就是以兰布拉斯基事件为原型拍摄的。为避免希腊军政府扼杀此片,影片用“Z”作为影片中的主人公的名字,并以“地中海某国”暗示希腊。“Z”在希腊文中有“仍然活着”的意思。此片开创了纪实与虚构浑然一体的叙事风格,用侦探片的形式来表现真实的政治事件。影片首先制造了一个车祸的悬念,随着法官对案情的调查不断深入,证人不断遭到暗算,情节跌宕起伏,最后真相大白,四名高级官员受到指控,这些高官的拙劣表现又使影片从严肃的调查转入一个闹剧性的高潮。通过这一系列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导演提出一个又一个令人深思的政治问题。加夫拉斯首创的这种政治侦探片的风格,不但赢得了观众,而且还被许多导演仿效,成为一种长盛不衰的拍片手法。影片问世后震惊了西方世界,大受观众的欢迎。由此西方也掀起了一股“政治电影”热潮。《Z》获1969年戛纳电影节奖,并获当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加夫拉斯(Gosta Garras,1933—)是个出生在雅典的法国导演,10岁时曾因他的伙伴在他帽子上画了镰刀和斧头而吃了警察的一顿棍棒,18岁时因父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参加过抵抗德国占领的运动而被拒于雅典大学门外。面对冷酷的现实,他只好告别家乡到巴黎求学,进入巴黎高等电影学院,从此干起导演工作。1967年加夫拉斯回雅典探望父母时阅读了希腊作家瓦西里科斯写的揭露兰布拉斯基事件的小说后,义愤填膺,决定把它立即搬上银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