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西里·阿克肖诺夫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瓦西里·阿克肖诺夫

瓦西里·巴甫洛维奇·阿克肖诺夫(Василий Аксенов,1932年-2009年)

1932年8月20日,阿克肖诺夫生于喀山,妈妈是著名的女作家和记者叶甫盖尼娅·金兹堡,30年代后期与布尔什维克丈夫一起被送入古拉格。小瓦西里在孤儿院长大,16岁获准前往远东联邦区的马加丹劳改营,与妈妈团聚,并从营中知识分子们秘密但自由的交谈中汲取知识与人生养分,由此奠定其文学人生和政治品格。

著有《同事》、《摩洛哥的橙子》、《灼伤》、《克里木岛》和《莫斯科故事》等多部小说。

1956年,阿克肖诺夫毕业于列宁格勒医学院,从医四年后转入全职写作,同年在《青春》杂志发表小说《同事》(Коллеги),一举成名,渐成苏联青年新锐作家群的中坚。

1961年,阿克肖诺夫出版了《带星星的火车票》(Звёздный билет),描写一心求真向善的叛逆少年吉姆卡。此书两年后即以著名的“黄皮书”身份,开始在中国地下流传。

“我从来不知道《带星星的火车票》在中国有这样曲折的故事。”2006年,阿克肖诺夫对采访他的中国记者说,“从来没有人告诉我。我从你这里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这让我太惊讶了。我甚至都不知道这本书在中国出版了。”

由于公开表露民主思想,60 70年代阿克肖诺夫的作品曾被禁止在苏联出版。在1970年代中期被官方归入异类之前,阿克肖诺夫的书已在苏联卖出了大约500万册。1979年,在自办文学期刊《大都会》的努力失败后,他被开除出苏联作协。1980年,阿克肖诺夫应邀赴美国讲学,此间被剥夺苏联国籍,此后他侨居美国近20年,90年代末移居法国。1990年,阿克肖诺夫的苏联国籍被恢复。

1994年,阿克肖诺夫出版了《莫斯科传奇》(Московская сага)三部曲,讲述一个苏联家庭三代人自1917年至1953年的经历。十年后该书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1998年被授予俄罗斯国家文学艺术奖,同年因长篇小说《崭新的甜蜜方式》获俄布克文学奖提名。2004年,阿克肖诺夫以《伏尔泰的男女信徒》(Вольтерьянцы и вольтерьянки)获颁俄语布克奖。

2008年1月15日,他驾车出行,途中严重中风,失去意识,导致交通事故,幸无人伤亡,送院后施行手术,医生从其颈动脉中成功清除了一处血栓,但中风后遗症导致他语言紊乱及高位瘫痪。2009年2月,他由布尔登科医院转至斯基里福索夫斯基紧急医疗研究院,一周前突转病危,医生为他接上了人工呼吸机,并连续奋力救治,但瓦西里·帕夫洛维奇·阿克肖诺夫终告不治,7月6日在莫斯科一家医院内去世,享年76岁。

瓦西里·阿克肖诺夫
瓦西里· 阿克肖诺夫

俄总理普京已发表声明,称阿克肖诺夫的去世是“俄国文学巨大的、不可挽回的损失”。

小说家,戏剧家,当代最著名的俄罗斯作家之一。50-60年代青年小说的领袖。目前居住在莫斯科和法国。

1932年生于喀山。30年代末,其父母遭到清洗并被流放。阿克肖诺夫在马加丹生活过几年,当时他的母亲叶甫格尼娅·金兹堡,即后来著名的回忆录《环形大道》的作者,被流放在那里。尽管看上去很不合情理,但马卡丹的生活却令人吃惊地自由:晚上,妈妈的板房中常常有"沙龙"式的聚会。在这群"蹲过劳改营的知识分子"中,阿克肖诺夫听到了许多过去从来没有想到过的东西。他们讨论的问题非常广泛,经常谈论人类的命运。这些给未来的作家带来了深深的震动。1956年,阿克肖诺夫毕业于列宁格勒医学院。1960年之前一直作医生,先后在最北部地区、卡累利阿、列宁格勒海商码头、莫斯科结核病院工作。

1959年在《青春》杂志发表处女作,而为作者带来广泛声誉的则是发表于1960年的中篇小说《同事》。阿克肖诺夫曾对60-70年代俄国青年小说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苏联时期曾出版小说集《弹射器》(1964),《飞往月球的途中》,《可惜您没有和我们在一起》等。

曾参与组织编辑非官方文学集刊《大都会》。《大都会》出版后,几位作者遭到了猛烈的批评,并被开除出苏联作家协会。1979年,阿克肖诺夫自动退出作家协会,并于1980年被迫出走美国,很快便被取消了苏联国籍。在美期间曾在华盛顿大学教授俄罗斯文学,并出版了《烫伤》(1969-1969,1980),《克里米亚岛》(1977,1981),《我们金色的小铁片》(1980),《纸糊的风景》(1983),《岛屿主权》(1983),《开口吧,葡萄干》(1985),《寻找忧郁的小孩》(1986)等,这些作品90年代都在俄国重新出版了。

1990年,阿克肖诺夫的国籍得到恢复。他一面继续在国外执教,一方面经常回国,参加广播电视节目中作家们的创作讨论,他的作品登载在《外国文学》,《旗》,《十月》等杂志上,过去的和新创作的作品都已出版。2004年根据其作品拍摄的电视连续剧《莫斯科传说》搬上了荧幕。

阿克肖诺夫曾将多克特罗的长篇小说《拉格泰姆》译成俄文,也曾试验用英语写作小说《蛋黄》,然后又将它译成俄文。阿克肖诺夫的作品已被译成多国文字,包括中文(《带星星的火车票》,人民文学出版社)。短篇小说《眼珠》被收入"瓦格里乌斯"出版社与人民文学出版社为北京图书博览会所编辑出版的《当代俄罗斯中短篇小说选》中。已经有近十部阿克肖诺夫的小说被拍成电影或搬上舞台。

阿克肖诺夫是美国、法国、丹麦、瑞典、俄罗斯笔会的成员,《大陆》杂志、《射手》集刊、《文学消息报》编委,美国《外国文学》杂志社会编委会的编委。自1998年起参加"捕兽器"网俄罗斯文学竞赛的专家评审团。阿克肖诺夫在美国好几所大学任俄罗斯文学教授,并获得了"人文学科博士"的荣誉称号。

"因在艺术和文学领域的贡献"获得奖章(2005年,法国)。还曾获"А.克鲁钦内赫奖"(1990),"大指环奖"(1990),《青春》杂志奖(1990),《十月》杂志奖,《旗》杂志奖,布克奖(2004)(获奖作品为《伏尔泰的男女信徒们》),2005年度最佳文艺作品奖。其《勇气与高贵》获罗兰·贝科夫基金会奖金(2005年)。

主要作品:《弹射器》,莫斯科,苏联作家出版社,1964

《可惜您没有和我们在一起》,莫斯科,苏联作家出版社,1969

《哲理抒情诗》, 伽利玛出版社,(法国),1997

《积压下来的桶,汇合点》 (中篇小说集),纽约,白银时代出版社,1980;莫斯科,艾克斯莫出版社,伊佐格拉夫出版社,2002

《烫伤》,安阿伯,阿尔吉斯出版社,1980;莫斯科,版本出版社,火花出版社,АИО出版社,1990;艾克斯莫出版社,2003,2005

《我们金色的小铁片》,长篇小说,安阿伯,阿尔吉斯出版社,1980

《克里米亚岛》(长篇小说),安阿伯,阿尔吉斯出版社,1981;艾克斯莫出版社,伊佐格拉夫出版社, 2002;艾克斯莫出版社,2006

《带有青蛙形象的阿里斯托芬作品》,(剧本),安阿伯,艾尔米塔什出版社,1981

《纸糊的风景》(中篇小说集),安阿伯:长篇小说,1982

《岛屿主权》,安阿伯,艾尔米塔什出版社,1983

《开口吧,葡萄干》(长篇小说),安阿伯,阿尔吉斯出版社,1985

《寻找忧郁的小孩》,莫斯科, "МАИ"出版社,1991;艾克斯莫出版社,伊佐格拉夫出版社,2000;艾克斯莫出版社,2006

《汇合点》,莫斯科,阿尔法-幻想作品出版社,1991

《莫斯科的传奇》(三部曲),莫斯科,文本出版社,1993,1994;艾克斯莫出版社,伊佐格拉夫出版社,2004;伽利玛出版社(法国),1998

《正面人物的负面形象》,莫斯科,瓦格里乌斯出版社,1996,1998

《新的甜蜜风格》(长篇小说),莫斯科,伊佐格拉夫出版社,1997,2002,2005,莫斯科,艾克斯莫出版社,2002,2005;伽利玛出版社(法国),2000

《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随笔》,莫斯科,乌-法可多利亚出版社,1999

《积压下来的桶》,莫斯科,艾克斯莫出版社,伊佐格拉夫出版社,2001

《摩洛哥的橙子》,艾克斯莫出版社,伊佐格拉夫出版社,2003,南方行动出版社(法国),2003

《带星星的火车票》,莫斯科,艾克斯莫出版社,伊佐格拉夫出版社,2000

《凯撒的光辉》(长篇小说),莫斯科,艾克斯莫出版社,伊佐格拉夫出版社,2000,2001,2005;南方行动出版社(法国),2003

《作品五卷集》,莫斯科,"青春"出版社,1995

《庞贝的覆灭》,莫斯科,艾克斯莫出版社,2003;艾克斯莫出版社,伊佐格拉夫出版社,2005

《蛋黄》,莫斯科,艾克斯莫出版社,伊佐格拉夫出版社,2003,2005

《开口吧,葡萄干》莫斯科,艾克斯莫出版社,伊佐格拉夫出版社,2004,2005

《诽谤的十年》,莫斯科,艾克斯莫出版社,伊佐格拉夫出版社,2004

《往返以色列--时空旅行》(作品集),莫斯科,瓦格里乌斯出版社,2004

《眼珠》(代替回忆录),莫斯科,瓦格里乌斯出版社,2005

《伏尔泰的男女信徒们》,莫斯科,艾克斯莫出版社,伊佐格拉夫出版社,2004

《莫斯科,呱,呱》,莫斯科,艾克斯莫出版社,2006

电影剧本:《当桥梁使我们分离》,1962

《我的弟弟》,1962

《旅行》(电影剧本集:《四三年的早餐》,《飞往月球的途中》,《爸爸,来拼字!》),1966

《主人》,1970

《大理石的房子》,1972

《从天而降的中锋》,1975

《梦想狂野的时候》,1978

《莫斯科传奇》(系列),2004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