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石鱼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2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涪陵石鱼

涪陵石鱼

涪 fú

涪陵石鱼

古代长江中游枯水位的石刻标志。位于四川涪陵县北长江江心的白鹤梁上,由西向东长1600m以上,与长江流向平行,南北宽10~15m,常年淹没在水下,只在某些年份冬春水位最低时,才露出江心。在梁的倾斜面上是鱼形图案与文字题记纵横交错的石刻群。已发现的鱼图中有三条是康熙二十四年(1685)刻的清代双鱼,以及根据宋代题记上溯唐广德二年(764)以前所刻鱼图,具有相当于现代水尺的作用,是历代记录不同年代不同枯水位的固定标志。在已发现的宋元明清约160余条题记中,除记年月外,往往记有双鱼已见,水至此鱼下五尺,水去鱼下七尺等字样,留下一批长达千年以上可供分析研究的枯水位宝贵记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