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埤乡
简介
据考察,乡内客家人之先民源自公元1690年,清朝康熙年间,有一支遭解甲之粤军,安置于万丹乡境内之滥滥庄,因配给垦耕之荒瘠土地,难于维生,故而兼作近海捕鱼补助生计。有一天沿林边溪逆流而上抵达新埤头时,发现广阔天然之河床中也夹杂有大片丛林及可垦地,致引领族群先头先民迁移开垦南岸庄,继之拓垦打铁、沙仑、建功、新埤、三千等地,形成聚落,其新皮一词系取名于新设人埤头以灌溉之义也,传闻,认有船型地理之"新埤头",曾是与原乡通商之天然船埠停泊地,可谓:要吃好,穿好就去新埤头。直到民国七年,河堤筑成及河道淤沙,船只无法航行而告终止其繁荣。河堤筑成后,改变了全乡地理生态:新埤与打铁间有沙仑河、七甲仔,而打铁与潮州之间有北岸河等结束了筏渡。
本乡原属福建省台南府凤山县笳冬脚区,民前十七年割让日本,翌年改属为阿猴厅东港之东港支厅,管辖至民国九年,台湾街庄制度改进后,规划为高雄州潮州郡新埤庄,并立新埤庄后场为行政中心,民国三十四年抗战胜利台湾光复后,废止街庄制度实施新县改称新埤乡,置新埤乡公所为地方自治行政中心隶属高雄县,民国三十九年十月因行政区域调整规划屏东县迄今。
地理环境
本乡地势东连山地来义乡,大部份土地高低不平,南为林边溪力力溪,北为高燥地台糖公司蔗园区,西面有小部份田堙而已,全乡河川地占三分之一,山脚下饷潭村、箕湖村及万隆村砂砾地占三分之一,西面田堙占三分之一,为本乡的主要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