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皇后
一、西汉孝景皇后王娡(?—公元前126年)汉景帝刘启皇后,汉武帝生母。槐里(今陕西西平东南)人。父王仲,母臧儿,曾外祖父燕王臧荼。公元前150年被汉景帝立为皇后。后与景帝合葬阳陵。
王皇后的子女有:刘彻(汉武帝)、平阳公主、南宫公主、隆虑公主 、修成君金俗(非刘氏) 。
二、西汉孝宣皇后王氏(?—公元前16年),汉宣帝刘询皇后。沛(今江苏沛县)人。父王奉光,爵关内侯,又封邛成候。公元前64年被立为皇后。因无子女,汉元帝托其抚养。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宣帝驾崩,元帝尊王氏为皇太后。封太后的哥哥王舜为安平候。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汉元帝驾崩,汉成帝尊王氏为太皇太后。后成帝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病死,葬于杜陵。
三、西汉孝元皇后一个偶然的机会王政君做了太子妃。太子刘奭并不喜欢王政君,生而有之的一次侍宿就使王氏生下了刘骜。“母以子贵”,由此,王政君成了掌握实权的皇太后、太皇太后。然而,王政君万万没想到,她一手栽培的侄儿——王莽,竟篡夺她儿孙的汉位。王政君思念汉朝,最后在悲愤、忧郁之中度过她的晚年。
王政君(前70─13年),魏郡元城(今河北正定县)人,阳平假王禁的次女,汉元帝刘奭的皇后,性软弱,无主见,
王政君出身于官宦之家,传说她的母亲李氏梦月入其怀,遂有身孕,生下了政君,她的父亲做过廷尉史(法庭书记),王禁嗜酒好色,娶了好几个小老婆,生有四女八子,王政君的生母李氏失宠。与王禁分手,改嫁荀安为妻,王政君从小失去母爱,长大后的政君,婉顺贤慧。及笄就被她的父亲嫁出去,未过门而丈夫病死,后改嫁给东平王做姬妾,未进王府门而东平王死。许嫁之人暴病而亡,父亲王禁十分奇怪,找人算了一卦,算卦之人说:“你的女儿及富贵之命,将来所嫁之人一定是显贵之人。”王禁很高兴,便教政君写字读书,弄琴鼓鼓瑟。
公元前53年(汉宣帝甘露元年),政君十八岁那年,王政君应先入宫,适皇太子刘奭的爱妃司马氏死,司马良娣临死前,对皇太子说:“妾本不该死,是那些妃嫔咒的。”司马氏死后,刘奭十分悲伤,他想起司马良娣的话,发誓不再接近嫔妃,汉宣帝怕太子忧伤过度,令皇后挑选五名宫女,供太子选妃,王政君位列于候选人中,她穿着一件绣着红色花边的艳服,刚好坐在最靠近太子的位子上,太子还陷于思今爱妃司马氏的悲痛之中,无心选妃,皇后在旁边催促,刘奭随便指着靠近自己身边的一位宫女,皇后看王政君长相还算说得过去,更何况皇太子点头,于是就忙命人将王政君送到东宫。
就这样,相貌平平的王政君,在一个偶然的机遇中成为了太子妃,太子刘奭并不喜欢王政君,谁知政君侍宿一夜而怀孕生子。此后太子刘奭再也没临幸于她。
宣帝听说有了嫡孙,高兴万分,亲自给他起名为骜,字太孙,而且时常抱刘骜,逗他玩。
公元前49年十二月,宣帝驾崩,刘骜三岁,皇太子刘奭在宣帝驾崩的当天,登上未央宫前殿的龙位,他就是汉元帝,刘骜是他的长子,前被立为皇太子。
按说,母以子贵,刘骜被立为皇太子,他的母亲王政君应该头顶凤冠。但元帝犹豫不决,因为他不宠爱王政君。
他最宠爱的妃子是傅氏和冯氏。傅妃聪明伶俐,善解人意,所以在宫中的人缘极好,虽于元帝,但并不遭众嫔妃的嫉妒。王政君生了刘骜不久,傅妃生了儿子刘康,冯妃生了儿子刘兴。
元帝想把皇后的凤冠戴在傅妃的头上。但是,在他那个时代,刘骜既立为皇太子,皇后的桂冠按传统的规制当属于王妃。元帝整整跨躇了三天,他还原引来非议,最后还是无可奈何地立王妃为皇后。
他又创设了一个宫中的地位次于皇后的名号——“昭仪”。昭仪位视丞相,比诸侯王,他心爱的傅、冯二妃为昭仪,立刘康为定陶王,刘兴为信都王。
王皇后徒有皇后尊号,被冷落一边,好在王政君生性柔顺,不是争风吃醋的女人,汉元帝对皇后家的家庭,照例给予恩典,王氏家庭封王者,多至十人,为西汉末年外戚擅权埋下了祸根。
但是她的儿子、皇太子刘骜越来越让元帝不满。刘骜曾好读经书,恭谨有冖。有一次,元帝召他,他闻诏忙前去。但刘骜不敢横穿皇帝专用的驰道,而是绕了一个大弯。元帝见太子来迟,责怪太子,刘骜说明了原因,元帝很高兴,但好景不长,刘骜对经书渐渐厌烦了,整日游手好闲喜欢喝酒、游玩。元帝多次训斥,但太子屡教不改,于是元帝打算废黜刘骜,另立傅妃之子刘康。
公元前33年(汉元帝竟宁元年)。元帝病重,傅昭仪、刘康在侧侍奉,皇后,太子被拒之门外,一天,元帝向其近臣透露他要废黜,另立刘康为继承人的心愿。王皇后、太子听后,惶恐不知所措。
这时,元帝宠臣侍中史丹闯进元帝寝宫,顿首涕泣而言;“皇太子名闻天下,臣民归心。今臣听陛下有废立之意。若是这样,请陛下先赐我死吧!”元帝见状,长叹一声,说:“没有此事。皇后谨慎,先帝又疼爱太子,寡人岂敢违先帝之意?”
就这样刘骜保全了皇太子的名字,王政君也保全了皇后的凤冠。
公元前33年(汉元帝竟宁元年)五月,元帝死于未央宫,终年四十三岁。刘鳌继位为汉成帝,尊王氏为皇太后,移居长乐宫。
耽于声色的成帝任命舅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掌理朝政。成帝自己整日游山玩水,斗鸡走狗,朝政大权实际掌握在皇太后和她哥哥王凤手中,堂堂天子也得看他们眼色行事。
成帝身体多病,即位多年无子。定陶王刘康来朝,成帝留他在京师伴驾,有以刘康为帝位继承人之意。王凤对此不满,担心刘康做了皇帝对王氏不利,遂借日蚀为名,奏谏成帝遣刘康回他的定陶国去。成帝无奈,只好与刘康相对涕泣而别。
成帝对于自己大权旁落,王凤专权用事,日渐不满,有罢免王风之意。恰好京师地方升官京兆尹王章上书成帝,建议成帝贬王凤,推荐中山王的舅舅冯野王取代王凤,结果他俩的密谋让王音知道了。
王音是皇太后王政君堂弟王弘的儿子,他官为侍中,在成帝左右侍奉,成帝与王章密谋时,他不露声色,事后偷偷地通报王凤,于是王凤在家,上书辞官。成帝觉得这是罢免王凤的大好时机,谁知,皇太后出来作梗,她哭哭啼啼地,不吃不喝,向成帝施加压力,成帝只好把王章打入死牢,杖毙狱中,妻子流放边陲。
当王氏外戚一个个显贵无缘、趾高气扬,骄奢淫逸的时候,年仅十三岁的王莽与母亲相依为命,他被服简陋,举止恭谨,小心翼翼地侍奉执掌进行大权的姑伯。与那些王家贵公子相比,洁身自好、恭俭有礼的王莽格外引人瞩目。
阳朔三年(前22)王凤病重,王莽在侧侍候,数月未解带,王凤十分感动,弥留之际,哦皇太后和成帝授给王莽一官半职。王莽更加小心谨慎的侍奉姑叔,皇太后对这个侄子颇有好感。
王凤死后,王根辅玫五年病,上书矩阵,推举侄子王莽出任大司马一职。
绥和二看(前7),成帝驾崩,定陶王刘康的儿子刘欣即皇帝位,是为哀帝。哀帝尊皇太后王政君为太皇太后。哀帝即位后,他的祖母傅昭仪、母亲丁姬两家成了新的权贵,与王氏外戚在权益分配上发生冲突,太皇太后命王莽辞职以缓和矛盾,王莽极不情愿的上书辞官。
元寿二年(前1),哀帝驾崩,哀帝无子,太皇太后在哀帝驾崩的当天迫使哀帝把军政大权交给王莽,王莽重登大司马的宝座。他和太皇太后迎立中山王刘兴年仅九岁的儿子刘衎为帝,是为平帝。
平帝年幼不能临政。于是,太皇太后临朝称制,行使皇帝的权力,她依赖王莽,委政于他。
其实王莽觊觎帝位已久。他结党营私。排除异已;又沽名钓誉,广施恩惠。经过几年的经营,他把朝政大权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对太皇太后王莽是不敢惹的,年迈的太皇太后仍握有相当大的权力,为独揽大权,王莽指使爪牙上书,说太后至尊,不宜操劳过度,一些小事就不必亲躬了。太皇太后闻之十分高兴,规定以后惟有封侯赐爵一事须秦闻于她,其他事一概由王莽裁决。
随着岁月的流失,平帝逐渐长大了。王莽觉察平帝对他专权十分不满。便先下手鸩杀了平帝,拥立了一个年仅两岁的刘婴为“孺子”,自己做起“摄皇帝”来了,王太后万万没想到自己一手栽培的侄儿王莽竟欲施篡夺她儿孙的天下!但悔之晚矣,此时朝中大权完全落入王莽手中,自己有名无实权,怩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止王莽代汉自立了。
到公元8年,王莽将小皇帝刘婴废黜,在爪牙的欢呼声中戴上皇冠,堂而皇之地坐上龙椅之后去谒见的太皇太后,说他秉承天命,代汉而立,建立新朝。昔日掌握实权的太皇太后如今也只有愤慨、怒骂的能力了。
翌年正月初一,在未央宫前殿隆重地举行了新朝皇帝即位典礼。王莽登上龙座南面称帝,接受百官井朝贺,奉太皇太后上“新室文母太皇太后”的玺绶,去掉汉朝的称号。
王莽代汉自立,觉得只有接管汉氏玉玺,才算是真正的取代了刘室天下。因此,他称帝不久,便迫不及待地遣王舜去长乐宫向太皇太后索要“汉传国玺)。
太皇太后大怒,指着王舜的鼻子骂道:“王舜,你家蒙受汉室皇恩,却不思报答,反而乘汉室人孤势薄,帮王莽篡位。像你们这样的人,猪狗不如。我乃汉室老寡妇,活不了几天了。我死了,就让这块玉玺葬,他王莽休想得到!”
王舜伏在地上,羞赧汗颜。很久,才抬头对太皇太后说:“皇上意在必得,太后今天还给,明日还能还不给吗?”
太皇太后担心王莽得不到“汉传国玺”会狗急跳墙,遂拿出玉玺,扔在王舜面前,骂道:“我老将死,你们兄弟定受灭族的报应!”
汉代在宫中先声夺人的官员都著着黑貂。王莽更为貂。太皇太后思念汉朝,拒绝按新朝礼行事,而且命令侍从仍著着黑貂。王莽见了,也无可奈何。
太皇太后在悲愤中度过了她一生的最后时光。
王政君生于汉宣帝时,一生经历七朝,历尽沧桑,她一人虽没有什么政治野心,但愚庸无能,软弱寡断,终于断丧了汉朝刘姓的江山。
公元13年(新朝始建国五年)二月,太皇太后忧愤而死。享年84岁,她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后之一。太皇太后的遗体被运往渭陵,与元帝合葬。
四、西汉孝平皇后王氏(公元前9年—22年),汉平帝刘衎皇后。父王莽。公元3年,被立为皇后。元始五年十二月初八,汉平帝中毒而亡。王氏随即成为了寡妇。后王莽建立新朝,想让其改嫁。均被其拒绝。王莽地皇三年(22年),王氏跳火自焚。
五、新朝王莽皇后王皇后(?—21年)王莽的妻子,王莽建立新朝以后被立为皇后。生子王宇、王获、王安、王临,女黄皇室主(孝平皇后)。因王宇跟王获均被王莽逼死,女儿年轻守寡等种种家庭不幸而哭泣失明。21年因病去世。
六、东汉灵怀皇后王氏(?—181年),汉灵帝妃子。赵国人。祖父王苞,官五官中郎将。公元194年,献帝刘协组尊其为“灵怀皇后。”
王氏也良家女子的身份被选入掖庭,封为美人。光和四年(181年),王氏产子刘协。狠毒的何皇后没多久,就把王氏毒死。
七、魏废齐王曹芳皇后王皇后,曹魏废帝曹芳的第三任皇后,奉车都尉王夔的女儿。嘉平六年(254年)夏四月,曹芳封王氏继废后张氏为皇后。九月,司马师废曹芳为齐王,王皇后也贬为齐王妃。
八、西晋文明皇后王元姬(217—268),晋武帝司马炎亲生母亲。山东郯县(今山东郯城)人。父王肃,官魏国中领军,爵兰陵侯。公元265年被尊为皇太后,谥号“文明皇后”。
九、东晋简文顺皇后王简姬(?—350年),晋简文帝司马昱皇后。太原晋阳(今属山西)人。父王霞,官兴禄勋,追赠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永和四年(348年)失宠,被废幽禁。两年后亡故。咸安元年(371年),司马预即位。次年追封为“顺皇后”。同年简文帝死,与其葬于高平陵。
十、东晋孝武定皇后王法慧(360年—380年),晋孝武帝司马曜皇后。太原晋阳人(今属山西)。父王蕴,官尚书左仆射、散骑常侍、会稽内史,追赠左光禄大夫;母刘氏,封氏平乡君。公元375年被立为皇后,嗜酒,粗鲁。举止不端。后的病去世。谥号“定皇后”。葬于隆平陵。
十一、东晋安僖皇后王神爱(384年-412年),晋安帝司马德宗的皇后。琅琊临沂人。祖父王羲之、父王献之都是中国古代大书法家,母为晋简文帝女新安愍公主司马道福。太元二十一年(396年)纳为太子妃。及397年安帝即位,立为皇后。无子。义熙八年(412年),崩于徽音殿,时年二十九,葬休平陵,谥号安僖皇后。
十二、刘汉弘孝皇后王氏(生卒不详),汉国昭武帝刘聪皇后。养父王沉,官中常侍。刘聪乃以色鬼。
王氏长得如花似玉,以美貌14岁应召入宫。刘聪要立她为左皇后,尚书令王鉴认为王氏出身微贱,力行谏阻。刘聪愤而杀王鉴,此后再也无人敢进谏,遂立王氏为左皇后。
王氏当了3个月的皇后,刘聪就离开了人间。318年刘粲继位为隐皇帝,称她为“弘孝皇后”,并纳入宫。王皇后后又成为新帝刘粲的玩物。不到两个月,刘粲被杀。
十三、代平文帝拓跋郁律皇后王氏,代平文帝拓跋郁律结发妻子。后成皇后、皇太后。生代昭成帝拓跋什翼犍。
十四、刘宋文穆皇后王宪嫄(427年—464年),刘宋孝武帝刘骏皇后。琅玡临沂人(今属山东)。父王偃,东晋丞相王导玄孙;母刘荣男,宋武帝刘裕之女吴兴长公主。公元454年被立为皇后。后生宋前废帝刘子业。后患得重病,派人去请刘子业。帝不从。几天后,悲哀而亡。十年38岁。谥号“文穆皇后”。与孝武帝合葬景宁陵。
十五、刘宋明帝刘彧皇后王贞凤(436年—479年),宋明帝刘彧皇后。琅玡临沂人。父王僧郎。官尚书左仆射。公元465年被立为皇后。泰预元年(472年),宋明帝去世,太子刘昱即位。史称宋后废帝。元徽五年,刘昱的淫乱残暴引起了内乱。后被大将萧道成所杀。立其弟刘准为帝。不久刘准被萧道成所杀。萧道成自立为帝。王贞凤被贬汝阴王妃,建元元年(479年),王贞凤死去。萧道成追封她为明恭皇后。
十六、南齐废帝萧昭文皇后王韶明(生卒不详),齐废帝萧昭文皇后。琅玡王氏的后代,出身名族。父王慈,官拜太常。隆昌元年(494年),萧鸾兵变,废萧昭业,立萧昭文为傀儡。同年被萧鸾所杀。她被贬为海陵王妃。
十七、南齐和帝萧宝融皇后王蕣华(生卒不详),齐和帝萧宝融皇后。琅玡临沂人。祖父王俭,官太尉。永元三年(501年)雍州刺史萧衍拥立萧宝融为齐和帝。改元中兴。萧衍掌握朝廷大权,大肆杀害齐明帝的子孙。于中兴二年迫使齐和帝退位。王蕣华随之被降为巴陵王妃。迁居孤孰(今安徽当涂)。
十八、梁朝文帝简皇后王灵宾(505年—549年),梁简文帝萧纲皇后。琅玡临沂人。祖王俭,官齐太尉、南昌文宪公;父王骞,官金紫光禄大夫,爵南昌安侯。其从小温柔贤淑,个人修养很好,叔父王谏称她是“王家的女师”。梁武帝天监十一年(512年),她被封为晋安王妃,生二子。一为大器(皇太子);一为大连(南郡王);一女妙(长山公主)。卒于太清三年(549年),享年45岁。同年,萧纲即位。追封皇后。谥号“简”。
十九、梁朝敬帝萧方智皇后王氏(生卒不详),梁敬帝萧方智皇后。琅玡临沂人。父王佥。官太子中庶人,追封侍中。南梁末代皇后。绍泰元年(555年),被册立为后。太平二年(557年),萧方智被迫禅位给陈霸先。王氏被降为江阴王妃。次年,萧方智被杀。王氏不知去向。
二十、陈朝废帝陈伯宗皇后王氏(生卒不详),陈废帝陈伯宗皇后。琅玡临沂人。父亲王固,官金紫光禄大夫。公元566年被立为皇后。朝廷此时由皇叔安成王陈顼掌权。后废陈伯宗为临海王。王氏降为临海王妃。据说死在公元583—586年间。
二十一、唐朝高宗李治皇后王皇后出身于并州(今山西太原)的名门望族。祖父曾是三品高官,父亲也官至刺史,为四品大员。他从小就贤淑聪慧,一表人才。唐太宗的姑母同安公主下嫁到王家,见王家的这位姑娘长得漂亮聪慧,便向侄儿推荐。唐太宗听从姑母的建议,为儿子李治定下了这门婚事。李治作太子时,王氏为太子妃。夫妻间感情很好,可是王氏一直未能生儿育女,这使李治心中不安,颇为遗憾。因此,李治对王氏的感情日渐疏远,爱上了萧良娣。李治当上了皇帝,在隆重的登基大典之后,按惯例把元妃王氏立为皇后。王皇后虽然位居六宫之首,母仪天下,但从丈夫那里得到的爱仍然少得可怜。萧良娣也官升一级,被封为淑妃,唐高宗仍然专情于她。这使王皇后十分苦恼又十分嫉妒,她在心中时时想着削夺丈夫对萧淑妃的专情。不久,机会终于来了。
永徽元年(650)五月二十六日,是唐太宗去世的周年忌日。王皇后随丈夫及宫妃、文武大臣来到感业寺,为死去的公公祭酒祚福。公公生前的嫔御自然也在队伍之中。仪式之后,王皇后看到一位俏丽的少妇走到丈夫的面前,娓言倾诉着离别之情,泪珠夺眶而出,抽泣之声令睹者为之动容,更激起唐高宗的无限怜爱之情,使他凄然泪下。望着这旧情浓烈的场面,一个计谋在王皇后心中油然而生。
这个令唐高宗动情的少妇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武则天。她是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东)人。父亲武士彟早年做木材生意致富,结识了当时担任太原留守的李渊。李渊起兵反隋时,任命他为行军府司铠将军,随军到了长安。李渊称帝以后,他作为开国功臣之一,被任命为工部尚书,官居三品,爵封三等。当时的社会很重视门阀,由于武士彟是商人出身,所以虽然是三品高官,却仍然为上流社会所歧视。
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倒是名门出身,其父杨达是隋朝宗室,曾经做过宰相。武士彟与杨氏的结合,还是李渊亲自保的媒。由于这一特殊的原因,武则天从小就得以在上流社会中混迹。但由于当时一个人的门阀高低,是以父族的出身为依据的。因此她又常常被人鄙视。这就养成了她的独特的性格。她向往至高无上的权力,她要改变自己的家族地位。
唐太宗贞观十年(636),长孙皇后去世。第二年,唐太宗听说武则天长得漂亮,便把她召入宫中,立为才人,赐号“武媚”。这一年武则天才十四岁。母亲杨氏听说女儿被选入宫,知道这意味着母女从此便天各一方,因此痛哭不已。可是,武则天却认为这是一个显声扬名的大好机会。她反而好言劝慰母亲道:“我去陪伴天子是好福气嘛,母亲何必哭泣呢!”
从十四岁到二十六岁,武则天一直在后宫陪侍着比自己大二十四岁的唐太宗。这十二年的芳华在宫中悄悄地流逝了。唐太宗对她倒是很宠幸,常常把她留在自己的身边。但是,也不过是把她当作一件有血有肉的玩物,拿来供自己享用而已。而武则天呢,则是想通过这位最高权力的拥有者,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后宫十二年,武则天一直是个才人,正四品的内官。这离她的追求,相距甚远。而唐太宗晚年又体弱多病,看来依靠他是不行了。不甘寂寞的武则天,又把眼睛盯住了李唐王朝的下一代。当太子李治前来探视父病的时候,她便用自己的色相勾住了了这位未来的皇帝。这样,两个年龄相近而辈分有别的年轻人,相互之间便产生了一种难以言状的感情。然而,在那种伦理极重的时代,他们只能在心中暗暗地相爱或偷情,而别无其他道路可走。唐太宗死后,凡未生育过的侍妾一律被送进感业寺当尼姑。武则天当然也不能例外,被迫剃去秀发,去陪伴青灯古佛去了。
如今意外重逢,唐高宗看到曾令自己动情的美人秀发皆无,愁容满面,不禁黯然神伤。武则天想到自己多舛的命运,更是不胜凄楚。这一幕,王皇后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回宫后,她一面偷偷地派人转告武则天蓄发,一面劝说丈夫接武则天入宫。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武则天入宫削夺萧妃的专宠,以解她对萧妃的心头之恨。
王皇后的想法正中唐高宗的下怀。不久,武则天就回到宫中,被唐高宗封为昭仪(正二品的内官),两人的夙愿终于实现了。武则天很聪明,又很会耍手腕。刚回宫的时候,她对王皇后十分谦恭,很快便取得了王皇后的信任。王皇后在唐高宗面前时常夸赞武则天的才能和为人。王皇后的心愿倒很快便得到了满足,唐高宗果然不再专情于萧妃。但是,唐高宗却宠爱起武则天来。两个人很快便好得如胶似漆,形影不离。王皇后做梦也没有想到,她的悲惨命运从这时候起便一步步开始了。
唐高宗对王皇后与萧妃的情爱,被武则天一起夺走了。 于是,三角争爱的斗争开始了。
三个人争着在唐高宗面前表现自己,竭力指斥别人的毛病。但是,王皇后和萧淑妃在聪颖灵巧、计谋多端的武则天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武则天看到王皇后质朴实在,平常与身边的侍从很少交谈。她的舅父中书令柳奭出入宫禁时对宫内役妾们也无谦和之礼。于是,她专捡王皇后和柳奭不礼重的侍从和宫人结交,还常常把自己得到的赏赐送给她们,以求得她们的拥戴和保护。这样,那些得到好处的宫人们都成了武则天安插在王皇后、萧淑妃和唐高宗身边的耳目。因此,王皇后、萧淑妃和唐高宗的一举一动武则天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柳奭看到自己的外甥女失宠,担心她会失掉皇后的地位,就让王皇后认领唐高宗与一个侍妾所生的一个男孩为自己的儿子,起名李忠,并劝说唐高宗把他立为太子。唐高宗虽然按照王皇后的意图办了,但宠爱武则天却一如既往。为了试探唐高宗,柳奭主动提出辞去中书令的职务。谁知唐高宗毫不客气,顺水推舟令他退出中书省,让他去尚书台当了吏部尚书。这样,王皇后受到了第一次打击。
狡猾的武则天看出,唐高宗只是宠爱自己,却没有让自己取代王皇后地位的意思。于是,她心生一条毒计,以嫁祸于王皇后。这一年,武则天生了一个女儿。王皇后出于礼节,前来探望她,又特意到婴儿床前逗弄这个女孩。谁知王皇后刚刚离开,武则天竟偷偷地将自己的亲生女儿掐死,然后又照样盖好被子,若无其事地离开婴儿床,和宫女们谈天说笑。唐高宗回宫之后,她嬉笑撒娇,让丈夫去看看可爱的女儿。唐高宗怀着兴奋的父爱之心掀开被子,见可爱的女儿却死在那里,顿时惊呆了。武则天却号啕大哭,哭得死去活来。唐高宗逼问左右侍从,都说只有王皇后进过内室,看过婴儿,别人并没有进去过。唐高宗大怒,以为王皇后因为嫉妒之心而丧失妇德,杀了他的爱女。武则天又乘机添油加醋,说了王皇后一大堆坏话。由于王皇后对此事难以自明,矢口否认也无济于事。从这以后,唐高宗便产生了废立皇后的念头。
武则天终于取得了可以当皇后的机会。当时她十分清楚,废立皇后可不是件小事,必须取得元老重臣们的支持,求得李氏宗亲长辈的认可,才有可能。于是,她劝唐高宗去找舅父长孙无忌商量。
为了争取长孙无忌,唐高宗和武则天亲自登门求情,又封长孙无忌的三个儿子为大夫,还送去十车金银珠宝。但是,长孙无忌根本不表态。武则天又让母亲杨氏多次带着重礼亲自到长孙无忌家求情劝说。长孙无忌也不答应。武则天还请礼部尚书许敬宗多次登门拜访,劝说长孙无忌成全此事,但遭到长孙无忌当面斥责。
既然身为宰相的舅父不同意立武则天为皇后,唐高宗只好暂且作罢,但将武则天所生的两个牙牙学语的小儿李弘和李贤册封为王。
为了再次打击王皇后,武则天告发王皇后与其母柳氏共同搞诅咒厌胜之术。唐高宗听信武则天的谗言,下令不准柳氏入宫,并将柳奭出贬为茶州刺史。
永徽六年(655年),长孙无忌上书,奏请唐高宗将中书舍人李义府贬为壁州司马。诏书未下,李义府便得到消息,急忙问计于同僚王德俭。王德俭是许敬宗的外甥,李义府又与许敬宗早有勾结,王德俭自然不能不帮忙。他给李义府献策说:皇上想立武昭仪为皇后,但怕宰臣不同意。你如果能大胆地上书建策,倡议立武昭仪为皇后,给皇上一个表态的机会,那你一定会转祸为福的。李义府得计后大喜,决定马上采取行动。恰逢这天王德俭在中书省值夜班,他便前去代替,乘机叩阁上表,建议废王皇后,立武昭仪为皇后。唐高宗得表后非常高兴,立即召他面谈,并赐给他珠宝一斗,批准不再出贬,官复原职,继续作中书舍人。武则天自然也喜出望外,秘密派人致谢。
一石激起千重浪。李义府的一纸奏文,在朝野上下引起了轩然大波。拥王派的的元老重臣和拥武派的新政客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为了震慑反对派,武则天唆使唐高宗采取高压政策:先将长安令裴行俭出贬,然后宣召长孙无忌、李绩、于志宁、褚遂良等人,让他们对废立之事表态。
李绩老奸巨猾,深知此事难办,便托病请假。长孙无忌等三人硬着头皮入见,唐高宗直截了当地说:“王皇后无子,武昭仪有子,我想立武昭仪为皇后,你们看如何?”
褚遂良作为顾命大臣,当面反对说:“王皇后出身名门,是先帝给陛下娶的,再说皇后又没有什么过错,怎么能说废就废呢?”
唐高宗见话不投机,就把他们打发走了。
第二天上朝,唐高宗又提到废立皇后的事。褚遂良说:“陛下就是要换皇后,也要选一个名门闺秀;武氏出身寒微,怎么配呢?再说,武氏曾经是先帝的妃子,这是众所周知的事。现在把她接入宫中,立为昭仪,倍受恩宠,就已经可以了。陛下还要把她立为皇后,万代以后,人们会怎么议论陛下呢?”
这话惹恼了唐高宗。他气呼呼地一挥手,让储遂良退下去。
武则天在帘子后面听到了,更是怒不可遏。她最怕人家说他作过唐太宗妃子这段历史,所以恨透了褚遂良。她在帘子后面大声喊道:“还不赶快把这狗东西打死!”
长孙无忌出面解救,褚遂良方才得免。
过了几天,唐高宗又询问李绩的意见。圆滑的李绩则说了一句不置可否的话:“废立皇后,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询问外人呢?”这话提醒了唐高宗,也使他看出了破绽,原来元老重臣们也不是铁板一块,执掌军权的司空李绩是支持武昭仪做皇后的。于是,他下定了废立皇后的决心。
善观时变、阿谀奉上的许敬宗,受武则天的指使,为她做舆论宣传。许敬宗公开在中书省散布说:“种地的穷农夫多收十斛麦子还想更换妻室,何况是富有天下的皇帝呢!”武则天是想通过许敬宗这样的中书要员为自己做宣传,并以此观察朝臣们的反应。朝臣们都明白,废立之意不仅是武则天的欲望,也是皇帝的想法;裴行俭、褚遂良这样的朝廷要员都被贬官了,自己何必自讨苦吃呢。所以,大多数人都不敢表示异议。这样,废立皇后的时机成熟了。
永徽六年(655年)十月二十三日,唐高宗下诏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七天后,立武则天为皇后。十一月初一,司空李绩奉诏临轩册封,文武百官都前往肃义门朝贺,三呼皇后千岁。内外命妇入谒。历史上百官、命妇朝见皇后,自此开始。次年正月,太子李忠被废,封梁王。武则天的长子李弘被册立为太子。
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后青云直上,一步步登天,同时意味着与她争宠的王皇后、萧淑妃命运的悲苦,她们骤然间滑向了没有光明的无底深渊。王皇后和萧淑妃被废以后,囚禁在后宫的一所密室之中。密室四面高墙,没有门窗,只在一扇小门上开了一个很小的孔,以通食器。门外有武则天派去的人看守。二人困在里面,昼夜不见日月,终日只能以泪洗面,互诉悲苦。
一天,唐高宗想起了被废的王皇后和曾经忘情恩爱的萧淑妃,便想去看看。内监引导着唐高宗来到密室。只见门禁严锢,只有一个小孔进入饮食,唐高宗不禁恻然心动,为之神伤。他走上前去,大声说:“皇后、良娣,无恙乎?今安在?”王皇后、萧淑妃听见是皇上的声音,而且就在门外,两人喜出望外,泣不成声地说:“陛下幸念畴日,使妾死更生,复见日月,乞署此为回心院。”唐高宗伤感之下,泪眼朦胧,满口答应:“朕即有处置!”
武则天立即得到了心腹的奏报,待唐高宗离去,马上派人杖王皇后、萧淑妃各一百,直打得两人血肉模糊。然后,吩咐将两人的手脚剁去,将她们装在酒瓮中。武则天狠狠地说:“令二妪骨醉!”
几天后,装在酒瓮中的两个人仍然没死,武则天便逼着唐高宗下诏赐死。行刑官奉旨来到囚室,宣读诏书。王皇后哽咽受诏说:“陛下万年,昭仪承恩,死吾分也!”轮到萧淑妃,她受诏后便破口大骂:“武氏狐媚,翻覆至此!我后为猫,使武氏为鼠,吾当扼其喉以报!”
武则天得报萧淑妃的这些咒语,下令后宫再也不许养猫。有好一阵,武则天常常梦见二人,披头散发,血淋淋地前来索命。武则天大为憎恶,请巫祝镇邪。不久,又徙居蓬莱宫,但还是时常梦见二人。后来,武则天便干脆迁往洛阳,终生不回长安。为表示自己对二人的憎恶,武则天下令改王氏为蟒氏,萧氏为枭氏。唐中宗即位之后才恢复其本姓。
二十二、唐朝玄宗李隆基皇后王皇后(?-725年),唐玄宗皇后。其先祖为梁朝冀州刺史王神念,父王仁皎,兄王守一。当玄宗还在临淄王时期时,聘娶王氏为妃。在讨伐韦后时,王氏在幕后协助临淄王,终于完成大业。玄宗即位后,便立王氏为皇后。
王皇后结婚多年,始终无子,而当时武惠妃很得宠,王皇后心中不满,武惠妃便想诋毁她。然而因为王皇后对下属们素有恩惠,故没人愿意说她坏话。玄宗也起了废皇后之心,便把这件事情告诉姜皎,姜皎却把这事说溜出去,便被杀害。皇后因为失去玄宗的爱情,身处于随时可能被废的恐惧中,便哭着问玄宗:“陛下难道不挂念当年我爹拿衣服换一斗面粉,给您做生日汤饼的事吗?”玄宗听了也为之感伤动容,遂暂时放下废后的打算。
因为皇后无子,地位受损,再加上姜皎之事,让皇后之兄王守一很害怕,遂导致“符厌事件”发生。他请来和尚明悟祭拜南斗与北斗,取来霹雳木并刻上天地文与玄宗名讳,让王皇后佩带,说道:“带着它可保佑早生贵子,往后将可与则天皇后相比。”结果事情被揭发,玄宗亲自追查,果然搜获物品。于是,废皇后为庶人,赐王守一死。当时诗人王諲甚至作翠羽帐赋,讽刺玄宗的行为。
在被废的三个月后,皇后便过世了,玄宗诏令以一品礼将她葬于无相寺。后宫的人们对她相当思慕,玄宗自己也对此事感到相当后悔。宝应元年(762年)唐代宗即位时,恢复其皇后封号。
二十三、唐朝昭德皇后王氏(?—786年),唐德宗李适皇后。父王遇,曾任秘书监,加封为扬州大都督。公元779年被立为淑妃,几年后,宫廷内部发生了泾原之变。叛乱的将领攻占长安。遂与德宗出逃至陕西乾县。由于长年奔波,外加女儿的夭折。回到长安后,王淑妃一病不起。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十一月,被立为皇后。然而,加冕典礼刚结束。王皇后就停止了呼吸。德宗悲伤万分。此谥号为“昭德皇后”。
二十四、唐朝庄宪皇后王氏(753—816),唐顺宗李诵皇后。琅玡临沂人。父王子颜,封金紫光禄大夫。她十三岁嫁于宣王李诵,大历十三年(778),王氏生子李纯,是为唐宪宗。大历十四年,李诵晋封为宣王。王氏被立为宣王王孺人。同年五月,德宗李适即位,立李诵为太子,王氏被封为“良娣”。贞元二十一年(804),唐德宗病逝。顺宗即位。次年八月,由于“永贞革新”失败,顺宗被迫传位于太子李纯。自称“太上皇”,王良娣为“太上皇后”。元和元年(806),顺宗病逝。唐宪宗迫于宦官压力将王氏迁出后宫,送到长安城东南兴庆宫居住。此后犹豫成疾。元和十一年(816)病逝。根据王氏生前遗愿,尊称其为“顺宗庄宪皇后”,与唐顺宗葬于丰陵。
二十五、唐朝恭僖皇后王氏(?—845),唐穆宗妃子。越州人。父亲王绍卿,官金华县令,封司空;母张氏,封赵国夫人。幼得侍帝东宫,生敬宗。长庆时,册为妃。敬宗立,公元825年被封为皇太后。文宗时,称宝历太后。谥号“恭僖皇后”。王氏在封建社会的后妃中算是比较幸运的,她既得到了丈夫穆宗的宠爱,又受到三朝皇子的尊敬、孝顺。
二十六、唐朝惠安皇后王氏,唐懿宗李漼妃子。咸通中,册号贵妃,生普王。十四年,王即位,是为僖宗。追尊皇太后,册上谥号,谥为“惠安”祔主懿宗庙,即其园为寿陵。
二十七、唐朝恭宪皇后王氏,唐懿宗李漼皇后。其出生微寒,咸通被选入后廷,得幸,生寿王而卒。生子其一李晔(唐昭宗)。其二李王环。唐昭宗即位后,追号皇太后,上谥,“恭宪”祔主懿宗室,即故葬号安陵。
二十八、北宋孝明皇后孝明皇后王氏,邠州新平人,宋太祖的第二任妻子。孝惠皇后崩后,后周显德五年,太祖为殿前检点校,迎娶王氏为继室。王氏为人“恭勤不懈,仁慈御下”。后来,后周世宗赐王氏冠帔,封为琅邪郡夫人。
太祖即位,建隆元年八月,册为皇后。她常服宽衣,佐御膳,善弹筝鼓琴,早上起床,便会诵读佛书。王皇后事奉杜太后至孝。生子女三人,皆夭。乾德元年十二月崩,年二十二。二年四月,葬安陵之北。神主享于别庙。太平兴国二年,祔享太庙。
二十九、北宋惠恭皇后王氏(1084—1108),宋徽宗赵佶皇后。开封人。其父为德州刺史王藻。王氏于元符二年(1099年)嫁给端王赵佶,封顺国夫人。1100年赵佶即位被立为皇后。四个月后,儿子赵桓出生,是为钦宗。此后王氏又生有一女崇国公主。王氏后被宦官诬陷其行为不检。赵佶派人去查,结果毫无实情。此事使得王氏终日郁郁寡欢。大观二年(1108)十月,王氏病死,年仅25岁。出谥“靖和”,后改为“惠恭”,葬于裕陵西侧。
三十、金朝明惠皇后王氏,字云。初封淑妃,后晋封元妃,后成皇太后(慈圣太后),被追谥明惠皇后。金宣宗完颜珣王皇后之姊。生金哀宗完颜守绪。
三十一、金朝仁圣皇后王氏,字霓。公元1196年,王氏与庞氏入翼王府,成为世宗孙乌达布妃子。公元1213年,乌达布即位为是为金宣宗。于是其下诏封王氏为元妃。,其姐姐王云为淑妃,庞氏为真妃。由于元妃一直未孕,所以保养了王云的儿子完颜守绪。公元1214年,宣宗赐姓温敦氏,并封王氏为后,其姐王云为元妃。公元1223年,完颜守绪即位,是为金哀宗。哀宗下诏尊奉王氏为“仁圣皇太后”。公元1232年,蒙古军南下,王氏被掳往漠北,后下落不明。
三十二、明朝孝贞皇后孝贞纯皇后,王氏,明宪宗朱见深第二任皇后,上元人。宪宗为太子的时候,明英宗为其选择合适的配偶,开始选出十二名女子,后来留下王氏(即皇后本人)、吴氏(第一任皇后)、和柏氏(贤妃)于宫中,慢慢挑选。开始两宫太后选中吴氏,天顺八年七月立吴氏为皇后,结果不到一个月,宪宗闹着要废后,周太后疼爱儿子,只好由着他,废黜吴氏,改册王氏为皇后。万贵妃宠冠后宫,王皇后处之淡如,不妒不闹。宪宗虽然想立心爱的万氏为后,但一直捉不到王皇后的过错,而且万妃出身低贱,所以王皇后虽然不受宠,却因为她的隐忍,能够稳坐后位二十余年。明孝宗即位后,尊王皇后为皇太后。明武宗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正德五年十二月,上尊号曰慈圣康寿太皇太后。正德十三年二月崩,上尊谥曰孝贞庄懿恭靖仁慈钦天辅圣纯皇后,合葬茂陵,祔太庙。
三十三、明朝永历帝朱由榔皇后王氏(?—1662年),南明永历帝朱由榔皇后。浙江人。父王略,官粤中郡守,封长伯洲。公元被封为皇后。永历二年(1648)三月,生子朱慈烜。永历十三年(1659)正月,永历帝逃亡缅甸。生活极其艰苦。王皇后由于长期奔波,染上疾病。永历十五年(1661)缅甸发生政变,猛白自立为王。为讨好清朝,永历十六年(1662)二月,猛白将永历帝献给吴三桂。王皇后在被清军押解的途中。与马太后同时在槛车中自相扼喉而死。
三十四、明朝孝端皇后王氏(?—1620年),明神宗皇后。原籍浙江余姚,生于京师。公元1578年被册立皇后,谥号“孝端皇后”。她不得宠,也不争宠,故能正位中宫长达42年。
王氏性情温和,但不受明神宗喜爱。为了显示自己的嫡母气度,她多方面调护、关怀太子,使得太子朱常洛多次幸免于难。
万历四十八年(1620),王皇后病逝。后与明神宗合葬定陵,配享太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