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孟春
何孟春简介何孟春(1474-1536),明代文学家,汉族。官至明工部、吏部侍郎。何孟春字子元,号燕泉。郴州(今属湖南)人。生于宪宗成化十年(1474)。孝宗弘治六年(1493)进士。李东阳赏识他的才干,准备推荐他进史馆,因丧父而作罢。后授兵部主事,旋以员外郎、郎中出理陕西马政。武宗正德初,为河南参政,擢太仆少卿,进为卿。累迁右副都御史。巡抚云南,曾镇压过少数民族的反抗。正德十六年,镇压云南阿寺、阿勿等18寨起义。世宗嘉靖初,入朝为吏部左侍郎,旋进左侍郎,代署部事。世宗诏议尊亲生父为叔考兴献大王,孟春疏陈通例,以为不可。为首倡议百官遮道金水桥南,伏阙号泣,阻驾切谏。世宗大怒,夺其俸一月。旋出为南京工部左侍郎。嘉靖六年,削籍归家。每作诗文,颇多感慨时事。十五(1536)年病卒。
孟春工诗文,少游于李东阳门下,为“茶陵诗派”柱石,所著有《燕泉集》、《馀冬叙录》、《馀冬诗话》、《何文简疏议》及《孔子家语注》等,并行于世。
何孟春生平以气节自许,学问赅博,他对上下古今、时事得失均喜评议,论说性散文较多。《何文简疏议》从维护封建统治的长远利益出发,对当时的弊政有所揭露和抨击,如请求停止万岁山工役的上疏、条奏治理旱潦相仍灾情的八项事款,均侃侃而谈,文笔较为恣肆。《余冬序录》的体制,类似王充的《论衡》,举凡君道、古今人品、各项杂事,虽一得之见,均加以评论,并能自成一家之言。其中不少议论较为迂僻,如卷二十八议论柳宗元、韩愈部分,识见还不及韩、柳。他的诗歌创作也很平衍无味。只是他到过边疆地区,对边陲生活能有所反映:"景色来西徼,萧条信远方。水分羌部落,山绝汉封疆。几处青稞熟,深忧百雨伤。荒城谁为守,十室九逋亡。"(《逃岷道中》)另外,《余冬诗话》对诗歌的看法,不少地方表现出胶柱鼓瑟的浅陋。《四库全书总目》认为,"以讲学之见论文,已不能得文外之致,至以讲学之见论诗,益去之千里矣",颇为中肯。何孟春并没有更多地从艺术角度来思考和创作诗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创作成就。
知医。平时留心医药,曾辑有《续群书抄方》一书,未见行世。
何孟春著作经部:1、五经晰疑,2、河图洛书解,3、易疑初筮告蒙约(十二卷),4、明史文艺志,5、大戴礼注,6、卢文弓家语注序。
史部:1、何文简奏议(十卷),2、抚滇条约(十卷),3、平夷录(四卷),4、备荒书,5、何文简行述,6、名臣琬炎续建文备遗(一卷)
子部:1、孔子家语(八卷),2、余冬叙录(65卷),3、贾太傅新书注(十卷),4、先民遗言,5、恤刑书(十二卷),6、军务集录(六卷),7、闲日分义(一百卷),8、中耳学(十二卷),9、万花谷,10、群方续钞,11、子元案垢(十卷),12、论衡均石
集部:1、孟春文集(十八卷),2、内斋稿(十卷),3、李东阳墓志文,4、燕泉旧稿(十册),5、燕泉查稿(十二卷),6、批点李太白集,7、燕泉诗集(四卷),8、陶靖节集,9、燕泉遗稿(十卷),10、李西涯拟古乐府注
另有:1、孔子集注,2、怀道集,3、史记评林操,4、马政元章兵部著为例
以上著作收集于四库全书、并郴州旧志
《余冬叙录摘抄》故事一则
明朝永乐初年,京城里秘密侦察民间风俗很严。有一桩幼童打了祖母而下狱的案子,刑部主事李厚审理这件事。李厚询问了事实情况,觉得这是小孩子无知造成的,并非真的有意打了祖母。所以就写了一道奏章请求皇上赦免。皇帝不听。李厚又哭着请求。第二天,太宗皇帝拿了筷子当面试探那个孩子。皇帝说: “他能够辨得清左和右,怎么能说是无知呢?”于是立即贬李厚为安南(今越南)掾。李厚被贬斥降职后高兴地上了路。他说:“我怎能随便地同意死刑案件来讨好皇上呢?”李厚在安南作官三年,太宗皇帝后来明白自己做得不妥当,又把李厚召了回来,任命他做吏部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