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濂
明代戏曲作家字深甫,号瑞南。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在北京任鸿胪寺官,后隐居西湖。他约生于嘉靖初年,创作活动主要在万历前期。
高濂所作传奇戏曲《节孝记》,分上下2卷,包括两个剧本。上卷《赋归记》写陶渊明辞官归隐的节操;下卷《陈情记》写李密侍奉祖母的孝道。
《玉簪记》描写女道士陈妙常与潘必正的爱情故事。故事素材来源于《古今女史》。写南宋时陈娇莲与母亲避金兵乱,途中走失,娇莲入金陵城外女真观为女道士,法名妙常。观主之侄潘必正应试落第,不愿回乡,也寄居观内。一日妙常乘月明弹琴,潘生寻琴声来访。潘生奏〔雉朝飞〕,妙常奏〔广寒游〕,情意愈合,潘生遂以情挑,妙常以礼相拒。又一日,妙常在屋中假寐,潘生来访,在书桌上得妙常题情诗,遂共明心愿。一夜,潘生赴约会途中,被姑母训诫,又逼他早日赴试,并亲送至江畔。妙常私雇小舟,追赶上潘生,以玉簪为表记相赠,潘生酬以鸳鸯扇坠,二人相泣而别。后潘生及第授官,得以成婚。全剧共34出。从第16出"弦里传情"(即"琴挑")起,再通过"旅邸相思"、"媒姑议亲"、"词□私情"(即"偷诗")、"姑阻佳期"(即"姑阻")、"知情逼式"(即"逼试")、"秋江哭别"(即"秋江")等出的发展,全剧展开了主要人物的矛盾冲突,深刻细致地揭示了两人的恋爱心理,具有强烈的喜剧效果。全剧语言典雅华美,是"着意填词"之作。在上述几个主要出折中,成功地表述了人物的心情,没有雕凿、堆砌的痕迹。虽有不合韵律处,但还是成为长期流传演出的名作。
所作传奇戏曲有《玉簪记》、《节孝记》;散曲现存小令十余支,套曲十余套,见于《南词韵选》、《南宫词记》、《吴骚合编》、《词林逸响》等书。此外,有《雅尚斋诗草》初集、二集,《芳芷楼词》和《遵生八笺》等。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男,1945年10月24日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硅酸盐学会结构陶瓷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攀登计划“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项目专家委员,国家“973”项目子项目负责人。1995年上海市首批中青年优秀学科带头人。1986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获博士学位,1987年至1992年间,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材料系和德国马普金属所分别作博士后和高级访问学者各一年,1991年至1998年间,分别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材料工程系、澳大利亚摩纳西大学材料系和大阪府产业技术研究所作为中方负责科学家联合主持了四项正式国际合作项目。1999年至2000年间任日本大阪大学客座教授。1992年至1997年承担了国家攀登计划“纳米材料科学”项目一个主要的二级课题项目,在国家组织的专家验收时被一致评为A级课题。1999年起承担多项国家和地区的科研项目。主要有国家973项目“纳米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应用”;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纳米陶瓷和纳米复合材料”;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项目“纳米氧化物及其金属复合材料的研究”等。多项研究成果被专家鉴定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项。近年来共培养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近20名,获“王永龄奖学金”、“伟华奖学金”、“严东生奖学金”、“上海市优秀毕业生”7人次。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结构陶瓷用各种纳米超细粉体的合成、团聚控制和性能研究
纳米粉体的湿化学成型研究
单相、复相纳米陶瓷的制备、力学性能研究
纳米氧化钛粉体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有序介孔材料的制备、表面组装及性能研究 -
不同介质中纳米粉体的分散技术
生物材料、功能材料等的纳米粉体的合成、性能研究
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承担两期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和一期国家973项目的二级课题。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上海市纳米专项。做为第一完成人获2002、2006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2003、2005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申请中国发明专利52项,有28项获得授权。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纳米粉体和纳米结构、纳米复相陶瓷、功能化纳米复合材料、纳米氮化物陶瓷、新型纳米光催化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