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歌
侗族河歌,侗语称“嘎孖”,侗歌种类之一,主要流传于都柳江及其支流一带。
西汉著名文学家和史学家刘向在其所著《说苑》篇中,记述了一段关于春秋时代楚国今尹鄂君子在游船上赞美越人唱歌的情景,并借用汉字记音的方式记录了一首《越人歌》,宋、明、清代都有文献记载侗歌演唱情况。
除文献记载外,侗族民间还流传有许多关于歌舞起源的神话传说。侗家和苗家一起派人上天去寻找歌神,他们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歌神,住在坡上的唱山歌,住在河边的唱河歌。
由此可见,侗族人民继承和发扬了古越人善歌的传统,创造了灿烂的侗族民间音乐文化,河歌历史悠久,至少有2000年以上。侗族河歌侗语为“嘎孖”,其体系完整,内容丰富,河边情歌浓郁,抒情优美,歌声流淌,婉转独特,是侗族艺苑中一颗明珠。她是侗族青年男女在劳动之余,行歌坐月,寻求伴侣时的一种情歌,她的曲调大致相同,歌词都以都柳江(“孖融”)为衬,加以演唱者自己学来或即兴创作的相互赞美的歌词,用以表达演唱者相互之间的爱慕之情,从而达到结交异性、愉悦生活以及教育激励和传播民族文化的目的。龙额是侗族河歌保护和传承最为完美的地方,每年的春社都隆重举行侗族河歌文化节,按古书云“立春五戊为春社”,即立春以后,按天干记日,第五个戊日为春社,举行为期三天三夜的河歌比赛。这天,人山人海,湘、黔、桂方圆200公里的侗族河歌歌手都会聚龙额村参加河歌比赛,一展歌喉,整个龙额汇成了一片歌的海洋,共唱和谐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