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做二不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3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一不做,二不休 ( yī bū zuò,èr bù xiū )

解释 要么不做,做了就索兴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性做到底。

出处 唐·赵元一《奉天录》第四卷:“光晟临死而言曰:'传语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

用法 复句式;作主语、分句;形容下最后的决心

示例 老舍《神拳》第二幕:“好吧,~!说吧,叫我干什么?”

近义词 破釜沉舟

反义词 犹豫不决

灯谜 闲游;磨洋工;唱工不出力

光晟临死而言曰:“传语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 释义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不做则已,做了就索性做到底。

故事 公元755年,唐朝的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叛乱。在与叛军的一次交战中,朝廷方面的大将王思礼坐骑被箭射中倒毙。就在他处境 危急的时刻,一个名叫张光晟的骑兵把马让给他,使他脱 险。

叛乱平定后,王思礼升了官,但他不忘张光晟的救命之恩,和张 结为兄弟,并一再向朝廷保举,从而使张的官越做越大。 783年,一支军队在京师长安哗变。德宗帝仓皇逃到奉天(今陕 西省乾县),叛兵推立太尉朱酢为帝。张光晟以为唐朝气数已尽,便依附了朱酢,做了他手下的节度使。

朱酢自称大秦皇帝,领兵进逼奉天,张光晟当了副将。不料出师 不利,围城一个多月未能攻克,而各处来援救德宗的军队日渐接近 奉天。在这种情况下,朱酢、张光员只能退回到长安。

次年,朱酢又改国号为汉,自称汉元天皇,封张光晟为宰相。这时,唐军将领李晟等己迫近长安。朱酢将五千精兵交给张光晟,命他 驻扎在九曲一带抵御唐军。

张光晟见朱此大势已去,便暗中派人与唐军将领李晟取得联 系,希望归降朝廷。李晟表示欢迎,同时指挥军队猛攻长安。 张光晟作为内应,劝朱酢赶快离开长安,并亲自护送他出城。待 朱酢逃远后,再返回长安,率领残部向李酢投降。李晟答应奏告朝廷,减免他叛变投敌的罪行。张光晟对李晟感激涕零。

此后,李晟每次举行宴会,总要邀请张光晟参加,并且奉为上宾。宾客们对此非常反感,有的当众发作,表示不愿与反贼同席,李晟见众怒难犯,只得将张光晟看管起来,等待朝廷发落。不久,德宗颁下沼书,处死叛逆张光晟。李晟无法再为张光晟说 情救命,只好执行。

临死时,张光晟悲哀他说:“把我的话传给后世的人:第一不要做,第二做了就不要罢休!”

出处 唐·赵元一《奉天录》

歇后语:撴了葫芦撒了油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