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校误字
【勘校误字】
勘误,本是出版用语。《评注灯虎辨类》将它作为法门之一,并说:“运法务从题面上字部,或用类似,或稍参差。其措词先作正误语气,然后以底句扣之,确得正误之证。”如:
奏字误作春字(猜谚语)有天无日头
题面语申明本是“奏”字,误排成“春”字。因“奏”与“春”的上部同形,误在下面的“天”与“日”字,故谜底以校正口气说明:当勘误作有“天”而没有“日”。
环字误作珂字(猜成语)不置可否
将“环”字误排作“珂”字,误在“不”排成“可”上。谜底校正作“不”置“可”否。
勘误法的底必须作勘误语气,要明确地指出此为正字,彼为误字。前两例的谜底说面就比较清楚。有一则谜,“将杭字写作航字”猜成语“木已成舟”。虽然拟面大同小异,但谜底“木已成舟”只说明“杭”与“航”二字的变换,未有勘误的意思。此例仅是说明字的某部变换,可作为更形法成谜来看。
勘误谜的题面句子千篇一律,选用的两个形近字除了互为比照外,也只取其差误的一半说谜,其相同的一半仅在虚位上作陪衬,成谜不够严谨。因而,此类谜中很难出佳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