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犯底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故意犯底】

《评注灯虎辨类》把“故意犯底”也列为法门之一,并说:“制谜于底面相犯者,犹之有干例禁,见者无不指为瑕疵。”“何竟有故意违犯而破格为者?其法须先审读底句,然后悬挂题面,击动侵犯处,由底句一一叫明。灵活显豁,有如画龙点睛,破壁飞去。”该书还在此法下,附有一例说明: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猜《孟子·尽心下》二句)二之中,四之下也

题面句撷自《诗经·郑风·女曰鸡鸣》。此谜不在谜的文意上扣合,全在句中六个“之”上立谜。由谜底指出它:二“之”(在句)中,四“之”(在句)下也。谢会心先生评此谜时说:“可谓别具只眼,独运匠心。运法如斯,直为谜学界开一新纪元。”此谜虽能巧合妙扣,但还须标“露春格”,否则谁敢猜底?我也仿拟一例:

南枝才放两三花(猜词牌三)雪梅花、疏影、花犯

题面系宋代葛长庚《早梅》诗的首句,其下句为“雪里吟香弄粉些”。两句是说“梅花初放而遇雪,雪方见而见花”,本为诗人写吟香弄粉徘徊其下之情。谜仅依“两三花”句义扣出“雪、梅花疏影”。因“花”字在底面对露,故在谜底补“花犯”,暗予提示。

此法与谜规抵牾很大,纵有现成句子相互谋合成谜,总为制谜者所避忌。在此备存一例而已。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